一、应用:
接受扭转、弯曲等交变负荷作用的工件。需对工件外表提出强化要求。 要求外表层接受比心部更高的应力或耐磨性。适于含碳量We=0.400.50%钢材。接受扭转、弯曲等交变负荷作用的工件。需对工件外表提出强化要求。
二、工艺方法
快速加热与立即淬火冷却相结合。
不等热量传到中心即迅速冷却。中心仍为未淬火的原来塑性、韧性较好的退火(或正火及调质)组织。通过快速加热使待加工钢件表面达到淬火温度。仅使表层淬硬为马氏体。
三、主要方法:
电子束加热外表淬火。感应加热外表淬火(高频、中频、工频),激光加热外表淬火。电解液加热外表淬火。 电接触加热外表淬火。火焰加热外表淬火。
四、感应加热外表淬火
1基本原理:
将工件放在用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内。工件外表形成同频率的感应电 流。心部仍接近室温)后立即喷水冷却(或浸油淬火)使工件外表层淬硬。 通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后。将零件外表迅速加热(几秒钟内即可升温8001000度。
2加热频率的选用
常用的电流频率有:
淬硬层深为0.52.5mm适于中小型零件。①、高频加热:100500KHZ常用200300KHZ为电子管式高频加热。
②、中频加热: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电源设备为机械式中频加热装置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。淬硬层深度~10mm适于较大直径的轴类、中大齿轮等。
淬硬层深可达1020mm适于大直径工件的外表淬火。③、工频加热:电流频率为50HZ采用机械式工频加热电源设备。
3感应加热外表淬火的应用:
与普通加热淬火比较具有:
①、加热速度极快。缩短转变时间。可扩大A体转变温度范围。
硬度稍高(23HRC脆性较低及较高疲劳强度。②、淬火后工件表层可得到极细的隐晶马氏体。
甚至有些工件处置后可直接装配使用。③、经该工艺处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脱碳。
易于控制操作。自动化。④、淬硬层深。易于实现机械化。 |